汽车公司正面临AI技术的深度影响与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汽车制造、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为汽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I技术可能成为汽车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可以说AI可能是汽车公司发展的尽头,但这同样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

经过修正后的内容如下,

撰文 / 孟为

设计 / 琚佳

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于3月10日正式将公司股票代码从“FFIE”更改为“FFAI”,其创始人贾跃亭宣称,AI车生态不仅是未来趋势,更是FF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战略,这次更名不仅是品牌升级,更是公司对核心AI战略及长期发展目标的坚定承诺。

不足一月,力帆科技宣布公司全称由“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月18日起,证券代码601777的证券简称由“力帆科技”变更为“千里科技”,其更名背后的动作,标志着力帆从传统车企转变为全面拥抱智能化浪潮,聚焦“AI+车”战略的主动求变,并成为吉利全域AI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向AI领域转型的汽车企业还有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在最近的2025全国两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一个全新的AI时代正在到来,AI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到来;汽车产业正在和机器人开始进行融合。” 2025年,小鹏汽车被重新定位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实现产品、商业、组织与全球化全方位领先,年销100万台AI汽车。

更早之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宣布了其新战略,即理想汽车不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而是一家AI企业。“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为AI时代的空间机器人,电动化是过渡阶段,而AI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李想说。

引领这股风潮的还有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3年底,他已经将特斯拉重新定位为AI/机器人公司,似乎一时间,AI成为了汽车公司走向未来的新终极方向。

经过修正后的内容如下,

汽车商业评论梳理了特斯拉、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FF等已经宣布转向AI的车企战略发布,当下,AI重塑汽车业的方向大致如下:

其一,智能驾驶,理想汽车已经明确将“VLA”模型(即“视觉、语言和行动”深度结合的AI能力)推动从ADAS到L4自动驾驶的智能驾驶视为AI战略的两大核心产品之一,小鹏汽车不仅发布了基于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和能力迭代的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更拓展到了为端到端大模型定制的AI芯片——“小鹏图灵”。

其二,智能座舱,FF透露,其基于大模型架构打造的新一代AI车载交互系统已进入研发收官阶段,计划近期完成FF91 2.0车型的首发搭载,并逐步应用于FX系列车型。

还有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领域,小鹏汽车在AI 科技日上亮相了全新的第二代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这也被看作是其坚决转型向 AI 科技公司的一种决心,小鹏飞行汽车的“陆地航母”也计划于2025年内启动全球发布及预售,并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开启交付,特斯拉也计划将人形机器人Optimus投入自家工厂进行小批量应用,并逐步降低单台成本。

经过修正后的内容如下,

对于企业来说,拥抱AI,一方面是要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更名或者拓展业务到AI领域,也有对未来估值的考量,资本市场对于特定行业的估值都有独特的模型,近年来,汽车企业纷纷宣布转型全球出行公司、智能科技公司,以打破汽车行业传统认知的估值限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相比风口上的AI公司,仍然有着巨大的落差,例如美国大模型独角兽Anthropic完成了高达35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15亿美元,不久前的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正在为他的AI初创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筹集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或超过300亿美元,然而市场对汽车公司带来的股价变化和估值变化仍保持观望态度,尽管力帆科技更名后股价有所上涨,但很快就回落了,FF的股价在宣布更名的当天上涨了9.85%,但随后也出现了回落,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顾问表示目前尚未出现颠覆式的场景使得创新型AI产品能够创造或赋能新兴市场和新的收入流从而带来更高的估值而作为现有业务升级工具的AI产品增值潜力有限因此转型AI或成为AI公司寻求资本青睐仍有难度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和制定清晰的战略如小鹏汽车将转型AI公司的转型划定为十年理想汽车则为AI发展构建了增强能力智能体硅基家人三个阶段并设立了在中国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第一名大语言模型领域进入前三的短期目标和实现语言智能与空间智能的深度融合构建统一的VLA模型的长期目标对于汽车公司转型AI它不能只是一个说服资本市场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