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汽车爱好者和行业人士的瞩目,现场车辆展示、技术创新和前沿科技应用成为焦点,同时也有声音质疑车展节奏是否过于匆忙,无论节奏快慢,上海车展依然展现了汽车行业的繁荣与创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技术的盛宴。
中央气象台预计,22日至24日,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气温将下降4至6℃,相较于2023年30度的炎炎夏日,这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似乎给今年的上海车展增添了几分寒意。
两年前,汽车行业刚刚走出疫情的阴霾,人们还在感受疫情带来的孤岛气氛,却已被历史浪潮裹挟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仿佛都在十字路口,有人选择继续前行,有人在变革的浪潮中摇摆不定,最终回到原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在喧嚣的车展背后,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当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消散,那些曾经的喧嚣仿佛还停留在昨日,快速演进的产业变革与始终如一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时代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
在某个晚自习上,原本安静的教室开始有窸窣声,交头接耳的声音逐渐弥漫至每个角落,最终演变为无所顾忌的争论,人声鼎沸,此刻的上海车展仿佛来到了那个戛然而止的瞬间,热闹的气氛如同气球被泄气一般,这个拐点对整个行业来说既是必然也是必需,无论未来如何,这一刻的停顿都显得格外重要。
尽管气温下降,2025年的上海车展在媒体日依然热闹非凡,各大车企及相关参展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数量创下历年之最,车展期间,各种类型的活动层出不穷,即便是在车展开始前的一周,各大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已经举办了多场发布会。
这场人声鼎沸的“末日狂欢”背后,是行业内的疲惫和焦虑,最先给行业按下刹车键的是一场以用户生命为代价的交通事故,在这场事故中,似乎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残酷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近年来汽车行业在追求智能化驾驶的过程中,宣传过度、夸大现象严重。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公开呼吁行业规范用语,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一辆失控的列车只有在脱轨的那一刻才能终止,在车展前一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会议,强调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这一举措旨在以智驾功能的确定性抵御行业发展不稳定因素,向智驾领域及汽车市场释放出明确信号。
有新势力员工哭诉市场部的艰难调整,有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改变此前可以睡觉的说法,强调智驾是默默保护司机的工具,智驾只是近年来浮夸营销的一部分,或许那些明目张胆违反广告法的PPT也会在这一次强力监管下有所顾忌,中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经历激昂与困惑但必须要留一份敬畏在心中看清楚底线。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围绕安全也将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牌,在本届车展期间一系列以安全为主题的技术发布会陆续举行,但需要警惕的是在天花乱坠又无限雷同的话术中PPT与讲演稿中的安全也可能只是营销手段,所幸我们看到了行业秩序回归的苗头。
失去焦点的上海车展似乎缺失了一些活力关注行业本身也显得乏味了许多,自主品牌的攻城略地、合资品牌的负隅反击、豪华品牌的老生常谈、供应链们的昭然野心似乎没有什么更特别的了甚至连价格战都变得如常,除了新品车型和前瞻技术各种五花八门的价格战术也充斥期间,它们往往以非常低的价格作为触点吸引用户进店后价格加码让消费者的实际支出远超过宣传价格可以说套路重重。
近今年来国内乘用车市场始终在3000万辆的产销上下浮动这也让本就饱和的市场需求更加拥挤产能过剩成为全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汽车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甚至大打出手进而演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虽然各大企业都叫苦不迭但似乎没人知道这一切该如何结束,价格战的爆发实际上是行业从粗放扩张向集约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扩张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新兴企业挤进市场导致产能急剧增加最终只能通过关停并转优化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边缘化的品牌如韩系品牌和法系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那些依旧坚守的品牌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比亚迪与丰田之间的对决以及奔驰宝马奥迪之间的激烈竞争,在这场变革中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