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车展上,王瑞平就浩思动力的多元技术路线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采取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王瑞平强调,浩思动力将不断探索新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上海车展独家报道】全球汽车行业瞩目之际,一场由中国企业引领的技术突破再次引发热烈讨论,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极光湾科技(Aurobay)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混动系统斩获了备受瞩目的美国PACE大奖,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动力技术在国际顶级奖项中打破了"零纪录",更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技术的实力与远见。 车展现场,浩思动力以"动力多元化"为核心策略的首度亮相,将关于未来动力技术路线的讨论推向了新的高潮,展会期间,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与浩思动力旗下极光湾科技首席执行官王瑞平展开了深入对话,共同探讨这一里程碑背后的技术逻辑与战略考量。 面对行业内关于“内燃机是否终将被取代”的疑问,王瑞平以详实的数据作为回应:2024年全球乘用车市场中,搭载发动机的车辆仍占85%以上,而混动车型的销量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他强调,“动力系统的未来,注定是多元化的交响乐章。” 桂俊松询问,浩思动力是否预计至2040年全球50%的车辆仍将依赖内燃机或混动系统,对此,王瑞平表示肯定,并指出浩思动力将坚持多元技术路线,他指出,传统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模块的技术将持续提升,而提高内燃机效能仍是未来的研发重点。 在展示的产品技术中,浩思动力推出的Gemini小型增程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采用水平对置双缸四冲程结构的增程器,体积相较于常规架构缩小了40%,更加适用于紧凑型增程车型,针对电动车空间小、布置难的问题,浩思动力还推出了电动车专用增程动力。 王瑞平强调,浩思动力的创新始终围绕“需求决定技术”的底层逻辑,通过小型化、模块化、平台化的产品开发,浩思动力致力于推进动力技术的小型化、模块化、平台化,旨在提高产品适配性、系统性能,同时保持成本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这场关于动力技术进化方向的对话中,王瑞平多次强调浩思动力的创新始终锚定两个核心坐标:一是打破技术边界,让内燃机与电驱动系统实现"1+1>2"的效能跃升;二是以全球化视野重构成本优势,确保多元动力技术具备商业生命力。 王瑞平总结道:“当行业争论技术路线的‘单项冠军’时,我们更愿做兼容并蓄的'全能选手'。”随着极光湾科技站上美国PACE奖台,这场始于热效率突破、归于市场验证的混动革命,正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车展不仅展示了中国动力技术的辉煌成就,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