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了解无人机雷达“心脏”的制作过程,在方寸之间,经过8万多次的走刀,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无人机雷达制作的精湛技艺,通过沉浸式揭秘,我们将探索这一关键部件的制作细节,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精确度要求。

据了解,微缝隙阵列天线是无人机雷达的“心脏”,研究团队经过超过200次的艰苦试验,以精湛的技艺,使用直径为0.25毫米的铣刀,成功切削出2484个缝隙,这些缝隙分布均匀,精度高达0.01毫米,完成了天线制作。

在制作无人机雷达“心脏”的过程中,每一刀都至关重要,就像一枚绣花针在扛着千斤顶跳舞,整个过程不能出现一个肉眼可见的毛刺,需要历经高达85440次的精细走刀。

公开资料显示,无人机载雷达是军事学术语,它安装在无人驾驶飞机上,主要用于情报侦察、预警、战场监视、目标指示和攻击引导以及战场目标毁伤评估等任务,无人机载雷达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侦察范围广、分辨率高,并能全天候工作,易于隐蔽地实施侦察,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无人机载雷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具有动目标显示工作方式的搜索雷达,采用下视搜索和边搜索边跟踪两种方式,可发现100千米内的地面或海上的运动目标,并同时跟踪上百批目标,第二种是合成孔径/地面动目标显示雷达,能实时高分辨率成像,连续提供清晰的目标图像,既可以探测固定军事目标,又可以远距离探测和跟踪地面(水面)运动目标。

通过这段公开的视频(视频链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无人机雷达“心脏”的制作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精度的追求,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