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开启了全新的出行方式,全国多县城上线了网约摩托车服务,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正在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接受,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摩托车,既方便又快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出行需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也为摩托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的士”是英文taxi的音译,而“摩的”则是指摩托出租车,在汽车保有量有限的八九十年代,出租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一种相对奢侈的公共出行方式,公交车的数量也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许多县城和乡镇,几乎无法看到公交车的身影,这时,“摩的”应运而生,它们连接着乡镇和城市,承担着重要的接驳任务。
随着近一二十年的发展,随着公交线路的日益完善,以及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价格的下降,许多农村家庭也开始购买自己的汽车,“摩的”的市场逐渐被挤压,但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线上出现了两个摩的预约平台——“摩的一下”和“搭摩行”,通过小程序即可轻松预约,摩的似乎正卷土重来。
存在的价值
“摩的”一直都有市场需求,正确理解和引导摩托网约车具有深远的意义,提到摩托车,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大排量、高性能的重型摩托车,以及穿着前卫的年轻司机,但实际上,这些高性能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左右,九成的摩托车是排量较小的跨骑车、踏板车和弯梁车,它们的发动机排量一般为150cc(ml/毫升)左右,车辆设计简洁实用,司机也主要以低收入人群为主。
2024年的摩托车销量高达1645.62万辆的数据告诉我们,依然有许多人依靠这种价格低廉的交通工具出行,考虑到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对于很多人来说,摩托车仍然是出行成本相对较低的选择。“摩的”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现在的网约摩托车起步价五到六元,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预计后期摩托网约车的起步价有望降至3元左右,这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标准。
安全的顾虑
“肉包铁”是许多人对于摩托车的直观印象,相较于有金属外壳保护的汽车,摩托车的安全性确实较低,在驾驶或乘坐摩托车时,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幸运的是,摩托车网约车平台对司机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培训,并强制要求佩戴头盔,这些平台还为乘客提供了意外险保障。
我认为相关保险公司应该进一步完善摩托车保险,为营运车辆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因为摩托车的“肉包铁”特性使得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较为严重,保险公司应该提供第三方责任险等更全面的保障,而不是给摩托车上险设置障碍,保险行业虽然属于金融业,但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建议:
考虑到安全性和舒适性,边三轮、正三轮、倒三轮摩托车更适合用于营运,这些三轮摩托车的操控性虽然比两轮摩托车稍差,但在合理车速和驾驶过程中不分心的情况下,其行驶稳定性更高,摔车的概率较低,乘坐起来也会更令人放心,对于摩托车生产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们应该研发一些排量小、尺寸大、油耗低且价格低廉的三轮摩托车,以满足市场需求,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哪家企业能够率先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