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利用中国智造作为跳板,积极重塑智电时代全球格局,通过深化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应用,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智造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此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借助中国市场的优势,马自达正努力打造智电时代的全新蓝图,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

马自达以中国智造重塑全球智电时代格局

4月的上海外高桥码头,一场盛大的出口仪式正在举行,600辆全新的纯电旗舰MAZDA 6e缓缓驶入货轮甲板,目标直指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这场看似寻常的出口仪式,背后却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马自达正试图以中国为跳板,挑战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权力格局。 作为马自达首款“中国研发、全球输出”的纯电车型,EZ-6(欧洲市场命名为MAZDA 6e)的诞生,是一场技术融合的实验,更是一场战略豪赌,它汇聚了南京工厂的智能化产线、宁德时代的三电系统、博世的智能驾驶方案,以及马自达百年沉淀的“人马一体”驾控基因。 在南京工厂的智能化产线上,工程师们精益求精,打造出一款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的车型,EZ-6不仅拥有出色的操控性能,还具备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其底盘调校延续了MX-5的50:50轴荷比,后H臂多连杆悬架搭配高刚性笼式车身,确保了出色的驾驶稳定性和安全性,EZ-6还通过了德国不限速高速的麋鹿测试,展现了其卓越的操控性能。 在全球智电浪潮下,中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领跑者,马自达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看到了中国智造力量对全球的影响,其在华合资公司长安马自达将是全球新战略上重要的支点,长安马自达已经定下“双百翻番”战略,投资百亿、出口百亿,南京工厂的定位也从“合资生产基地”升级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这座工厂的特别之处在打破传统合资模式的桎梏,实现了中日欧三方协作,日本广岛的工程师负责“魂动设计”与驾控标定,南京研发中心主导三电系统与智能座舱,欧洲团队则输入本地化安全标准,EZ-6不仅符合欧盟最新法规,还搭载了宁德时代3C超快充电池,价格更是压至极具竞争力的水平。 挑战同样尖锐,欧洲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尚未完全消除,EZ-6若想站稳脚跟,必须跨越两道门槛:一是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证明“南京产”等同于“全球品质”;二是如何应对大众ID.7、特斯拉Model 3等本土品牌的围剿。 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马自达选择用数据说话,他们强调了EZ-6的高强度钢车身、多安全气囊以及在中汽中心“货车夹击”碰撞测试中的全优表现,将这些硬核指标转化为品牌信任的通行证。 在智能化方面,EZ-6也进行了颠覆性的跃进,14.6英寸防眩大屏、50英寸AR-HUD、22个传感器、四音区语音交互等配置,让EZ-6的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有趣的是,EZ-6并未盲目追随“屏幕竞赛”,其实用性和人性化关怀同样出色,其AR-HUD将导航箭头直接投射至路面,哨兵模式、儿童遗忘提醒等功能,显露出日系品牌一贯的关怀。 欧洲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马自达需要更多“非对称武器”来应对本土品牌的渠道优势与用户忠诚度,为此,马自达采取了内外差价策略,在国内以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欧洲维持品牌调性。 MAZDA 6e的欧洲首航不仅是一次车型的出海,更是一场商业模式的革命,它试图证明中国工厂的高端技术能力和合资品牌在全球化的潜力,如果成功,这将开启合资品牌反向输出的新纪元;如果失败,也将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无论如何,马自达的勇气值得掌声,在电动化的十字路口,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的玩家,才配得上未来。

马自达以中国智造重塑全球智电时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