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科普汽车如何发现避开障碍物,指出当前智驾技术已经得到改进,更倾向于被称为智能辅助驾驶,该功能主要通过车载传感器和算法实现,帮助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自动识别和避开障碍物,提高行车安全性,余承东介绍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强调通过车载传感器和算法实现障碍物识别和避障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发布了一则科普视频,重点介绍了一款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在这段视频中,汽车并不需要“眼睛”,那么它是如何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现和避开的呢? 值得注意的是,余承东在视频中没有使用“智驾”这一说法,而是选择了“智能辅助驾驶”这一表述,此前,他一直都是使用“智驾”来描述相关技术。 在4月30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会,会议吸引了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深刻领会相关通知的要求,充分进行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会议也指出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针对余承东的科普内容,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也发文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智能网联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时需谨慎,该公众号特别指出,辅助驾驶并不等同于自动驾驶,呼吁用户警惕“高阶智驾”的陷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引发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责任人可能面临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受到罚款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驾驶人在使用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时,仍然需要持续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如果在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期间,驾驶人没有履行上述义务,存在“脱手脱眼”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认定其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并依法处以罚款和记分。 目前市面上的量产汽车大多仍处于2级辅助驾驶阶段,系统提供的辅助驾驶功能相对有限,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功能时,必须保持谨慎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