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OTA远程升级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功能,但许多车主反映升级多成空头支票,汽车长时间未进行OTA升级可能会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建议车主关注车辆升级情况,并了解升级原因,以确保车辆性能和安全,汽车制造商也应积极履行升级承诺,提高升级效率和可靠性。
近两年,汽车行业的OTA(Over-the-Air technology)升级现象似乎有所减少,引发了消费者的疑惑和不满,许多消费者发现他们的智能汽车在购车初期频繁进行OTA升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升级的频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这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困惑,也引发了我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我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是,某些品牌的车辆,尤其是新款车型,在上市初期为了吸引消费者,会频繁进行OTA升级,以展示其产品的智能化和持续优化的承诺,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这种升级的频率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停止,这背后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消费市场希望缩短换车周期的商业逻辑。 OTA升级的本质是通过远程方式实现车辆程序的优化和更新,理论上,只要硬件平台稳定,通过持续优化系统和持续给应用“瘦身”,系统的运行流畅性只会越来越好,智能系统生态也会愈发完善,现实情况是车企的OTA升级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策略。 汽车生产企业在推出新款车型时,往往会停止对老车型的OTA升级,以凸显新老车型的差异,这是因为汽车生产企业希望通过新的技术和功能来吸引消费者换购新车,从而维持市场活力,OTA升级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倒逼车主换车”的策略。 这种现象在手机应用中也普遍存在,许多手机应用明明可以通过优化来减小体积、提高运行效率,却反而不断增大,占用更多空间,需要更高配置的硬件才能运行,这实际上是倒逼用户更换硬件设备,与汽车行业的OTA策略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虽然OTA理论上可以让产品持续优化,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产品包装的筹码,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要持续感受最新系统体验,唯一的方式还是高频率的换车,但这成本过高,至今依然有一部分汽车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功能车”,即选择依赖手机来获取智能行车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汽车时不必过于关注OTA相关的承诺,因为这只是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种策略,真正的智能行车体验,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手机等设备的连接和互动,消费者也需要认识到,虽然OTA升级有其价值,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依赖OTA升级来保持车辆的新鲜感和优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