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包括小米、华为、理想、蔚来和小鹏等集体更改智能驾驶相关名称,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一变化意味着这些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宣传更加谨慎,强调自动驾驶技术仍是辅助性质,而非完全替代人类驾驶,此举反映了行业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审慎态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曾经备受瞩目的智能驾驶技术,如今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转变,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智驾”从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逐渐变得低调起来,多家车企纷纷调整宣传策略,将曾经备受瞩目的智能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 据国内媒体报道,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期间,走访多家热门新能源品牌门店发现,“智能驾驶”这一昔日的宣传重点正在逐渐淡出车企的宣传策略,多数车企不再过分强调城市NOA覆盖范围和脱手驾驶的卖点,转而聚焦于空间表现、座舱舒适度和娱乐系统等基础配置的介绍,这一转变在小米、理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车企中尤为明显。 小米公司更是在官网及App订购页面进行了措辞调整,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不带激光雷达)改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而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带激光雷达)则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变化表明,小米公司正在积极响应市场变化,调整其宣传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也在一次科普视频中改变了以往的说法,他并未使用“智驾”二字,而是选择了智能辅助驾驶这一表述,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华为对于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也表明他们对于消费者的安全需求给予了高度重视。 工信部网站在4月中旬发布消息,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发文提醒用户警惕“高阶智驾”陷阱,强调辅助驾驶不等同于自动驾驶,用户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自身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盲目追求到如今的理性看待,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态度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促使车企调整宣传策略,也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智能驾驶技术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图片展示的是小米、华为、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集体调整宣传口径,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