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品牌有望重获新生,复活神甲传闻引发业界和消费者热议,有关其未来的动向备受关注,品牌是否能够通过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重生,尚待进一步观察,这一消息激发了广泛讨论和期待,业界对于其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关于极越品牌疑似获得“重生机会”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一度陷入困境,极越似乎并未完全失去活力,展现出一种“死而不僵”的状态,据悉,该品牌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得重生,重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和消费者的热议,人们对极越未来的走向充满期待。 在新能源车企的舞台上,极越汽车一度被划定为濒危状态,作为由百度与吉利联合孵化的新势力,极越汽车在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下,于2024年12月暂时停摆,当时,CEO夏一平面临员工围堵、供应商讨债的困境,这一场景成为车圈备受瞩目的焦点事件。 仅仅半年后的2025年4月,一则消息搅动了市场——极越汽车可能迎来转机,董事会批准重组计划,3-4家潜在投资方介入,品牌将更名并回归吉利体系,这场看似尘埃落定的败局,竟然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回顾极越风波,问题在2024年年底集中爆发,从时间线来看,极越的危机始于2023年,CEO夏一平在纪录片《激流》中坦言,当年4月公司账面资金仅够维持两个月运营,但管理层选择了隐瞒实情,通过降本手段硬撑至2024年,吉利和百度的投资最终被撤回,极越一夜停摆,随后上演了员工围堵办公室、供应商讨债、车主维权等场景。 极越承诺继续处理用户退款与充电桩安装问题,第三批退款已启动,品牌更名引发的服务延续性质疑仍未消散,部分车主担心售后团队会随重组解散。 从产品层面来看,极越汽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极越01和07两款车型市场表现惨淡,设计和技术方案受到批评,更致命的是,百度对极越的财务审计发现了问题,最终决定撤资。 现在来看,极越停摆的最大原因是品牌层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极越的复活事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极越母公司完成了工商更名,回归吉利体系被视为关键信号,媒体猜测,未来极越可能弱化品牌独立性,融入吉利新能源矩阵,共享B端换电网络与供应链资源,极越正与3-4家重组方谈判,可能的路线包括传统车企借壳入场、海外资本注入或借道出海。 在复活之路上,极越还将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是债务问题,据统计,极越的债务高达70亿元,而行业利润率已跌至3.9%,资本对新势力的耐心几近耗尽,其次是技术价值问题,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市场认可度不高,若失去百度技术光环,极越的差异化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再者是品牌信任崩塌,极越的品牌形象已严重受损,如何重建消费者信心是一大挑战,最后是股东博弈与战略协同问题,百度与吉利的权力分配仍是隐患。 极越的重组之路充满艰辛,对于吉利而言,极越是切入智能驾驶的廉价跳板;对于百度而言,剥离造车包袱后可专注技术变现;对于潜在投资方而言,这是一场抄底智能资产的机会,然而在这场交易中,用户权益、员工生计与行业健康生态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注脚,历史经验表明新势力复活成功率近乎为零,极越即便侥幸存活也难逃技术附庸或代工傀儡的命运,这场闹剧可能只能证明在新能源淘汰赛中,“复活甲”不过是延缓死亡的一块遮羞布。